关于开展江苏省第三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校在行动”系列活动的通知

发布者:逯莹莹发布时间:2025-04-22浏览次数:10

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依据省民宗委、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和省教育厅等四部门下发的《关于开展江苏省第三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校在行动”系列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学校工作实际,面向全校开展“水韵融情、同心筑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活动。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准确理解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依托江苏大运河文化的独特优势,深入挖掘区域历史文化传统,共同发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元素,深刻阐释共有共享的文化印记,鼓励各族师生讲好团结故事,引导师生增进“五个认同”,凝聚强大合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起磅礴力量。

二、活动主题及时间

活动主题:“水韵融情、同心筑梦”

活动开展时间:20254-11

三、活动内容及责任分工

(一)“承·民族匠心”非遗校园行

广泛收集我校师生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作品,尤其注重推荐与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大运河文化带有关的研究成果和作品,遴选优秀作品参加省级展示。(负责单位:党委统战部、艺术学院、人文与艺术教育中心)

(二)“知·籽籽同心”专题学术沙龙

利用我校人文社科领域与文化传承相关的优秀项目和成果,通过邀请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采取主旨报告、课题研讨等方式,重点围绕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区域各民族交融互鉴开展交流,充分挖掘大运河江苏段丰富而厚重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内涵,科学揭示区域民族融合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持续强化师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感。(负责单位: 社科处、艺术学院)

(三)“闻·九州共贯”思政微课交流

开展思政微课比赛。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大纲及相关教学要求,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微课评选,充分发挥思政课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生动展示中华民族交融演进的伟大实践,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准确把握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规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遴选推荐1名教师参加省级比赛,参赛作品内容的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规范性需严格把关,要求主题鲜明、内容完整、保证原创,杜绝参赛作品有抄袭、侵犯他人著作权或有任何不良信息内容。(负责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行·勠力同心”社会实践分享

1.开展主题社会实践。以社会实践、志愿活动为抓手,有效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通过师生走访调研、志愿服务、结对交流,重点围绕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深度挖掘民族团结典型案例和典型人物事迹,亲身体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各民族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生动场景。(负责单位:校团委、各二级党组织)

2.组织各族学生赴我校统一战线同心教育实践基地——南京秦淮非遗馆、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大运河文化带等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体验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区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和现实图景,学习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负责单位:党委统战部、党委学生工作部)

(五)“传·美美与共”微信推文征集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挖掘我校师生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化交流等方面故事,以故事叙述、案例分享、典型宣讲等形式创作系列微信推文和宣传视频,用鲜活事例讲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美好故事。由党委宣传部负责活动组织、短视频创作和制作微信推文等,并遴选优秀作品1件参加省赛评选。(负责单位:党委宣传部、各二级党组织)

四、工作要求

(一)坚持政治统领,强化责任意识

各责任单位要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认真做好系列活动的组织发动、协调推进工作,引导各族师生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聚焦工作主线,坚持一体推进

要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做到内容鲜活、形式生动,进一步提升感召力、扩大覆盖面。坚持“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日常,推动系列活动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三)探索长效机制,营造良好氛围

要加强工作协同,探索形成有特色的教育内容和品牌做法,形成长效机制。创新宣传方式,认真提炼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利用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持续扩大活动影响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统战部

                          2025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