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两位统战成员荣获省级巾帼建功表彰

发布者:何亚群发布时间:2022-07-29浏览次数:2275

近日,江苏省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江苏省妇女“双学双比”竞赛活动领导小组、省妇联联合印发《关于表彰2022年度全省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个人)的决定》,我校两位统战成员荣获表彰。台籍教师、大气科学学院徐邦琪教授荣获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侨联会理事、应用气象学院副院长肖薇教授荣获“江苏省‘十行百星’巾帼创业创新典型之巾帼科技之星”。下面就让我们走近她们,了解一下她们的故事。

徐邦琪教授来自宝岛台湾,在美国跟随国家特聘专家Tim Li教授学习、工作五年后,2013年选择放弃美国的优渥条件,全职来到祖国大陆,任职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投身于中国气象事业发展和高校教书育人工作中。近十年来,她潜心学术研究,悉心指导学生,在科研和育人方面取得累累硕果,已逐渐成为所在领域的优秀女性人才。

一、攻坚气象理论和业务难点,在国际上取得突破进展 

气象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影响甚钜,如何提前1030天准确预报出灾害天气是国际气象领域亟待攻克的难点问题。徐邦琪长期致力于“1030天延伸期天气预报理论和方法研究,发表论文70余篇,专著2部。近五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Proc. Natl. Acad. Sci.J. Climate等气象领域顶级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25篇,被SCI引用1000余次。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的文章获选当期封面论文;Proc. Natl. Acad. Sci.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她在学术上的表现受到国内外学界认可,受邀担任国际期刊J. ClimateJ. Meteor. Res.Atmos. Ocean. Sci. Lett.编委。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领衔攻关延伸期天气预报科技。研究成果受到气象界高度肯定,被同行认为是首次定量揭示了海洋反馈对季节内振荡发展的重要机理;她带领团队开发了多套延伸期天气预报模型,应用于国家气候中心业务系统,多次为重大活动(如冬奥会、国庆等)提供气象服务保障。先后入选江苏省杰青、江苏特聘教授,获中国气象学会全国十佳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称号。

二、教学科研并举,用心用情培育优秀气象青年人才

她深受学生的爱戴和喜欢,学生们私下里称她是“来自宝岛的邦琪姐姐”。她为本科学生讲授一流学科大气科学的主干课程——《现代气候学》,并精心打造省级一流课程。授课中,她坚持在依托现有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努力尝试将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发现融入其中,引导本科学生开阔学术眼界,提升探索科学研究的素质和能力。此外,徐邦琪还依托大气科学一流学科平台,组建“季节内变化与延伸期预报”科研团队,积极推进学术梯队建设,培养年轻学术骨干,她的团队中目前有两名教师获聘江苏特聘教授,指导培养了博士5名,硕士近20名,获得国家博新计划、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

无论是在台湾、在美国还是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徐邦琪始终以她卓越的科研成果、高尚的师德师风、温柔谦和的待人之道激励和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同事和学生。她表示会把每一次的成绩都当作新的起点,在自己的科研和教学岗位上继续奋斗,为祖国的气象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肖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美国耶鲁大学联合培养),耶鲁大学博士后。长期从事陆地碳水循环和气候变化领域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项,出版专著2部,在《Nature Geoscience》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论文被引用1600余次,H指数23。现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副院长、耶鲁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生态学学会稳定同位素生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中国委员会同位素分委员会委员、《Climate》期刊编委。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序第二)和中国气象学会大气成果基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排序第五)。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

“农业安天下,气象安农业”,肖薇来自农村,从小目睹父辈们的辛劳,深深感受到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立志为应对气候变化、服务农业发展和增进人类福祉贡献绵薄之力。高考时毅然选择了冷门的农业气象学专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素有“气象人才摇篮”的美誉,她有幸在此攻读了学士和硕士学位。为了在农业气象学领域进一步深造,肖薇考入中国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并争取到国家留学基金的资助,赴美国耶鲁大学开展博士论文工作,国内外导师均为农业气象领域的知名科学家。

2009年博士毕业,肖薇明确了将培养气象人才作为终身事业的目标,婉拒了美国导师对直接攻读博士后的邀请,放弃了在北京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母校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2011年,在她的极力推进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耶鲁大学建立校级合作,两校2011年共同创立大气环境中心(Yale-NUIST Center o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肖薇担任中心副主任。耶鲁大学与国内高校鲜少有校级合作,该中心极大地促进了我校在陆地碳水循环研究领域的发展,也为我校大气科学学科发展做出很大贡献。回校工作十三年,见证了我校大气科学学科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深深地为自己的些许贡献和母校的跨越式发展感到骄傲。

一、心怀家国、勇于担当

当前,全球变暖持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全球一半的人口居住在亚洲季风区,这一区域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测量是否与西方国家倡导的温升对策相一致?中国作为地处该区域负责任和有影响力的大国,需要产出具有引领性的科学判断,并支撑系统性应对措施的制定(科学通报,2021)。深入认识大气圈受到的人类活动和其他圈层的影响,是突破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机制认识的瓶颈。肖薇长期围绕地表与大气之间的反馈过程开展研究。取得了一批创新性成果,这些成果被《Nature Geoscience》期刊网页做主页宣传,被《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Climate Change》、《Science Advances》等顶级期刊引用,被联合国减灾办公室、Seed DailyEurasia ReviewScience NewslineBrinkwire等部门和媒体关注。她建立的观测方法被全球大气汞监测网络采用开展南极洲大气汞循环监测,提出的同位素气候模型尺度转换技术被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大涡模拟系统采用,研究成果被包括多位国内外院士在内的科学家团队借鉴和引用。

“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我国研究人类活动对大气的温室气体贡献提出了更为紧迫的挑战。准确评估我国人为和自然碳源汇,是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现“双碳”目标的最基本科学保障。但是,仅依据温室气体清单估算人为碳排放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亟需建立基于立体化观测和数据同化的客观方法,以准确量化全球—区域—城市不同尺度人为温室气体排放。为此,肖薇作为项目负责人组建团队,申请并获批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项目“全球温室气体天空地立体化观测与反演”。本项目特别需要攻克的瓶颈问题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面高密度组网观测技术和多层嵌套模拟和同化技术。项目团队完成了高精度温室气体仪器研发,完成了低成本温室气体仪器组网的研发,正在研发中国区域和典型城市温室气体嵌套模拟和同化技术研究。以上成果预计能够为中国环境监测部门和气象部门的温室气体监测布点提供科学依据,为我国碳中和评估提供科学框架。

二、国际视野、科教融合 

开阔国际视野、立足国际前沿热点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实践出真知,是实现育人成效的前提和保障。肖薇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科研平台和实验平台,推进实践育人体系建设。充分利用耶鲁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这一国际顶级学术平台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作为主要负责人建成了全球首个中尺度涡度通量网——太湖中尺度涡度通量网。迄今为止,已经有数十位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基于这些观测平台开展研究工作。她指导的毕业论文团队,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论文团队。协助指导的博士生在读期间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大气环境中心的国际合作和人才培养模式被《Nature》杂志以“Science Superpowers Find Common Ground”(两个科学超级大国探索双赢互利合作)为题做了专题报道。肖薇于2020年被评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三育人教学育人先进个人。大气环境中心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三、产教融合、服务社会

大气科学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卡脖子”问题较为突出。肖薇联合国内企业,针对温室气体仪器、温室气体物联网和无人机载大气成分观测平台等开展研发工作,获得了一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产品已经投入市场,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植物所、千烟洲森林实验站、云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四川大学、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武汉暴雨研究所、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等多个科研院所和业务单位服务。

她还努力将科研经验和成果运用到国家和社会发展所需领域。入选雄安新区国家气候观象台研究型业务创新团队、雄安新区智库,为《雄安新区智慧气象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河北省雄安新区2021年生态应用气象观测系统建设方案》、《河北雄安新区生态气象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等多个规划方案提供咨询,并积极参与雄安新区生态气象科研平台建设,完成雄安新区城市生态气象模拟预报研究等项目。

徐邦琪荣誉证书

肖薇荣誉证书